為孩子勇敢改變吧(99年2月23日)
文 洪蘭(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有一位國三的導師寫信給我,信中充滿了無奈,
因為現在距離基測不到一百天,
全校正如火如荼的準備考試。
作為導師,他義不容辭的每天陪伴學生準備衝刺。
他說,
孩子每天統一讀書、統一用餐、
統一午睡、統一考試、統一精神訓話、統一放學。
日復一日,孩子從早讀到晚,
活動空間除了教室還是教室,
學校訂定升學目標,
校長要求、主任確認、老師緊迫盯人。
他問:這種機械式的操練是對的嗎?
為什麼一個測試學生基本能力的測驗,
會弄得老師、家長和學生天翻地覆,如臨大敵,
把生活禮儀和常規都放下來,只為了考試?
他問:有必要嗎?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嗎?
我看了這封信,心情非常沉重。
這種方法當然不對,它在扼殺我們的孩子。
那麼,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嗎?
當然有,問題是社會的觀念沒有改,只改制度沒有用。
而目前這個制度像隻九頭怪鳥,
砍掉一個頭,又長出一個,而且新的比舊的更傷人。
其實大家都知道,改革的關鍵在社會每個人的觀念,
人的觀念改了,制度自然就改了,
只是觀念是天下最難改的東西,需要時間。
從神經學來說,觀念就是神經迴路的連接,
它像草原上的路,上面的草已被踩平,
形成了大道,車子在大道上比小路行駛得快,
所以一講到某個觀念,人們既有的反應就立刻出來,
而且存在得越久越難改,就是所謂的「根深柢固」。
若要改變觀念,必須新闢一條路,
每天走它,將腳下的草踩平,
時間久了,這條路就變大了;
而原來的路因為許久不走,
草漸漸淹沒它,最後就看不見了。
國父在革命之初,也是到處奔走演講,
當新觀念進入老百姓的耳朵,
他的大腦便產生新的思考路徑,
眼睛所看到的清廷腐敗,
也會在大腦強化國父所主張的新路,
久而久之,
國父的三民主義便取代了原有的滿清皇朝觀念。
因此,
請這位老師不要氣餒,
事情可以從小做起,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它,
例如:老師可以在教學上花心思,將課本變得有趣;
可以在出作業上動腦筋,使學生在動手做時,
將困難的抽象概念,透過實作,化為具體的理解;
老師更可以在訓話時講歷史故事,
讓孩子了解忠孝節義的意義。
事在人為,鍥而不捨,總有成功的一天。
當一所公立國中要交五千元的班費去買講義和測驗卷時,
我們必須站出來。
五千元可以買二十本課外書,
我們怎麼忍心讓孩子在正規課程之外,
再念這麼多的講義、考這麼多的試?
已有越來越多的例子讓我們看到,
基測考滿分的孩子是不上補習班的,
反而是在家廣泛閱讀。
其實家長最知道自己的孩子,
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補習,
只要家長有勇氣敢跟別人不一樣,
補習的風氣就可以慢慢遏止;
當大家看到明星學校出來的孩子,
在人生的路上也沒有什麼特別時,
搶名校的風氣就可以改變了。
每個孩子都不一樣,為了孩子,
讓我們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吧!
~與大家分享這篇值得深深思考的文章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