呵~家中發現了大蜈蚣,
被老爺給抓了...


上網查了一下資料~

在分類上,蜈蚣屬節肢動物門中的唇足綱(Chilopoda),目前約有三千種。  

蜈蚣的頭上有觸角,第一對附肢則特化成毒爪,用來捕殺獵物。蜈蚣用氣管呼吸,為卵生動物。  

唇足綱下又分為四目,其中以蜈蚣目的體形較粗壯,種類最多,這就是一般所稱的蜈蚣,其附肢通常是21或23對,行動快速,生活在熱帶、亞熱帶區域。

蜈蚣(centipedes)有人稱它為百足蟲,身體是由許多環節構成,每一個環節具有一對附肢,而外形上酷似蜈蚣的馬陸(millipeds),則是每一節有兩對附肢。
蜈蚣的附肢通常是奇數對,由15~181對不等,所以絕不會是〝一百隻腳〞的。用〝百足〞來描述它的外形,倒是很貼切的。

蜈蚣是肉食性的,專吃比它體型小的動物或昆蟲,如:蚯蚓、白蟻、蜘蛛、蛞蝓,甚至藏在地底的幼蟲,不吃已死的動物。當蜈蚣用毒爪抓住小獵物時,會直接塞進嘴裡吞下,若遇到頑強抵抗的獵物時,便會由毒牙基部的毒液囊,把毒液注射入,使獵物癱瘓。
它捕食獵物只是因為肚子餓了,一旦飽餐之後,便數天不食。這時如果有小動物靠近,甚至爬到身上,都不會受到攻擊。 

剛蛻皮的蜈蚣,因其外殼還是軟的,不具攻擊力,只好以蛻下的皮當食物。
蜈蚣是一種夜行性動物,白天藏於腐葉、朽木或石頭下,到了晚上才爬出來獵食,有時會誤闖入住家,在受到驚嚇後,咬人一口隨即逃逸。 


蜈蚣咬傷的症狀:
  

1.  非常痛!!!而且會痛上好幾個小時  

2.  可以看到一或兩個咬痕  

3.  傷口的附近會紅腫並有發熱的感覺  

4.  有時會出現發燒、胸悶的現象 
5. 
很小部份的人可能因感染而產生淋巴腺炎、心跳不規則 
症狀在幾天後就會完全復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蜈蚣咬傷如何處理?
主要是減輕症狀的療法: 
          1. 使用抗過敏藥物及止痛藥必要時,則注射破傷風類毒素  

2.  清洗及消毒傷口  

3.  冰敷 ---以減輕局部的腫脹及疼痛 

如何預防蜈蚣咬傷呢? 
預防之道最主要是維護住家附近的清潔,以免蜈蚣滋生。另外,在戶外工作時,如需靠近進草叢或朽木堆積的地方,最好穿長袖長褲;不要穿涼鞋、拖鞋等保護功能差的鞋子,以避免被咬傷。

在台灣較常見的蜈蚣是:
◎褐頭蜈蚣

體長110-130mm體節有21節,褐色的頭,暗綠色的身體,以及淡黃色的腳。 
◎台灣大蜈蚣

外形類似褐頭蜈蚣,白天蟄居於倒木、廢林及瓦片、石頭或腐葉下之陰濕處,夜間活動,有時侵入屋內,尤以4月後溫暖季節為多。 
◎背條紅蜈蚣

體長5-6公分,體紅橙色,附肢23對,主要棲於森林的落葉中,有時也會在住家附近看到它的形蹤。

◎矮蜈蚣:
是住家附近最常見的蜈蚣,體長只有2-3公分,附肢15對,身體濃褐色,背面由大、小型背板相間隔排列而成,行動敏捷,不具毒性。


 


 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lalb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